曾有业内专家指出,基于同样的历史脉络,受限于场地和资源单一等原因,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原南越王宫博物馆在公众视野中长期存在着辨识度不够清晰的问题,遗址、文物等诸多资源无法形成合力,难以在更大平台上展示广州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魅力。
南越王博物院首任院长李民涌期待,整合了两馆人、财、物的南越王博物院能最大限度挖掘原有两馆的优势,从而发挥1+1>2的合力,为今后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助力。李民涌介绍,南越王博物院将重点打造岭南文化与海丝文化等品牌,通过创新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向国内一流遗址博物馆的目标迈进,助力文化强省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广州解放北路867号,成立了23年之久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有了新名字。
东南5公里外,偌大的南越王宫博物馆,也在同一天悄然“变装”。
8日上午,南越王博物院正式揭牌成立,由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原南越王宫博物馆合并而成。
笔者看到,新院徽也别具匠心,灵感取自南越王墓出土的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内圈透雕一游龙,两爪伸向外圈;外圈透雕一凤鸟,立于龙爪之上……
“龙凤呼应,寓意两馆融合为一,共同谱写岭南文化之光。”李民涌介绍。
“王墓”“王宫”合并既符合史实更契合现实
时针拨回到28年前。1983年,广州市中心的一座石山被削平,惊现一座大型古墓。多件珍贵文物的现身,揭开2000多年前一个岭南古国的兴衰秘闻。据专家考证,这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之墓。
12年后,随着广州中山四路一带先后发现了南越国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遗迹,南越国宫署的位置得以确认,并接连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南越国的兴衰历史,就此揭开神秘的面纱。
发掘完成后,在遗址原址上分别建立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南越王宫博物馆,成为了田野考古发掘保护和利用的范例。这两个承载着岭南文化记忆的博物馆,也是游客来到广州必去的“网红打卡点”,年参观量合计高达100万人次。
“从公众、发展以及政策等角度来看,两馆合并既符合史实,更契合现实。”李民涌介绍,两馆合并后,两个院址将分别明确为“王墓展区”和“王宫展区”,强调遗址博物馆属性的同时,也为公众区别两个院址提供了明确标识。
院方希望,通过融合和互补,两个展区都呈现出更完整的遗址面貌和历史内涵。比如,王墓展区将在原有的“南越藏珍”展基础上,增加“南越国历史陈列”,观众先了解历史再参观南越王墓和出土文物,由线到点再到面,从而形成完整的参观体验;王宫展区也将在大遗址宏大叙事的同时,在展览中补充相应的南越王墓出土文物,系统呈现2000年前的王宫风貌。
“从政策层面来看,两馆合并符合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有助于精简编制、激发活力,是文博机构运营新模式的探索,这种新模式、新机构设置将形成新的职能分工。”李民涌说。
南越王博物院合共占地面积近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院内设有6大主题常设基本陈列和3个临时展厅,下辖秦代造船遗址、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藏品总数5984件/套,一级文物达245件/套,另有考古出土但尚未正式编藏的各类文物约4.2万件。
南越王博物院系列举动将有利于推动广州申遗
南越王博物院成立后,首个大展备受期待。据院方透露,王墓展区将在9月下旬举办“四海通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物联展”,这是广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联合宁波、南京等一共27个城市举办的重磅展览。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资源点,两馆合并后,如何合力提升展陈和研究水平,推动海丝文化“走出去”,成为南越王博物院的重要任务。
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王维一介绍,早在2006年、2012年,由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等组成的“南越国史迹”和“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史迹”分别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点之一。
其中,南越文王墓出土的银盒、金花泡、船纹铜提筒、乳香和象牙等海丝珍宝见证了2000多年前中国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南越国宫署遗址则是广州2000多年来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上贸易管理机构所在地,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发展和繁荣历史变迁的重要历史见证。
在广州市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打造岭南文化与海丝文化等品牌。为此,南越王博物院在原两馆陈列研究部的基础上分设陈列部和研究部,旨在以研带展、以展促研。
“研究部的设立不仅强化了博物院的研究职能,同时也将为展览的举办提供学术支撑,陈列部则偏重于展览的前端执行,二者将在展览策划、大纲撰写、空间设计、辅助配套等方面形成各有侧重、互相补充的分工布局,目的是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主题展览。”李民涌说。
此外,针对输出展,两个展区此前已开展了大量工作,王墓展区拥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展”“陶瓷枕展”两大外展主题,王宫展区也与多方合作举办过“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等主题展览,未来将对两个展区的外展文物进行统筹安排,有效整合资源。
在一些业界专家眼中,南越王博物院的一系列举动,对于广州申遗将有积极推动作用。
“在未来,广州、宁波等城市一起申遗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杜晓帆分析,广州也是东亚板块内伴随海上丝绸之路演进历程始终、持续繁荣的节点片区,按照《申请世界遗产操作指南》的要求,泉州申遗文本对全球和中国其他港口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是中国的另外两个港口广州和宁波与泉州互补,这说明广州也具有列入世界遗产的潜力。
数字化复原展示宫殿基址科技助力岭南文化“出圈”
“两馆合并”对于广大市民而言,更受关注的无疑是文博服务能力有何提升。
笔者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看到,一辆名为“南越魔盒”的时尚智能汽车停在陈列楼前,众多游客正在排队体验VR虚拟考古。只需戴上VR眼镜,手持感应手柄,就能“穿越”到考古现场,亲手探索“发掘”出一件文物。
这场“文旅快闪”是南越王博物院与广汽研究院的首次联手尝试,也是南越王博物院成立后在智慧博物馆方向迈出的第一步。依托广汽研究院在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丰富的技术储备,以及博物院所承载的丰厚历史文化资源,双方以“科技+文博”的形式,共同开发实体汽车形态的“移动智慧博物馆”,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流动博物馆”范本。
今年5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应当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智慧博物馆,以业务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
而早在此前,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就已经借助现代数字化技术手段,打造了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遗址的数字化展示,在大遗址上还原古人的生活情景,是中国大遗址数字化展示试点项目。
走在玻璃栈道上,观众犹如穿行在2000年前王宫御苑中,享受溪涧鸣泉、鸟啼清幽、生机盎然的岭南园林美景。馆方运用20台多媒体视频投影机、水纹灯、控台等设备组合,通过三维建模仿真等技术勾勒曲流石渠全貌,模拟整条曲流石渠流水动态效果,并在急弯处、弯月池、渠陂、斜口、石渠周边等关键节点做相应画面,复原出曲溪潺流、龟鳖爬行、游鱼戏水、玉兔奔跑、小桥流水等园林景观影像,再配以特制的声控特效。
据悉,项目二期将于今年继续实施,主要将对五代十国南汉国二号宫殿基址进行数字化复原展示,以及开展户外南越国宫署遗址历史故事灯光展示等。
李民涌表示,立足当前传统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向智慧博物馆转型的阶段,南越王博物院将继续把握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充分发挥智慧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资源载体的突出优势,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高新科技领域,全面铺开博物馆智慧化建设,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高质量观展体验,以科技助力,带动岭南文化“出圈”。
“我们希望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王维一说,除了在策展中引进高科技,未来在两大展区将整合原有的“南越工坊”手工教育活动、“御前小学堂”暑期活动、“南越汉风文化节”传统文化活动等品牌教育活动,进一步塑造南越文化品牌教育体系,更大力度地推广岭南文化。(南方日报记者黄堃媛实习生王仪通讯员胡田甜黄巧好)
吾心光明,亦复何言,今年是王阳明诞生549周年。昨天上午,以阳明故里明理力行为主题的2021宁波(余姚)阳...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如今,楹联习俗已成为汕头濠江区的省级非...
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和灵魂,也是城市发展中可以不断焕新的动力。文化遗珍,全民共享大沥镇红色文化遗产...
文化梅州即将迎来一场大考。今年8月,全国共13个城市被列为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梅州市是广东省...
11月8日,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粤港澳三地文史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传承创新岭南文化,由国务院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