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栾川县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河南乡村游客量占比达七成

  • 2021-07-01 10:18:18 来源:河南日报

今年7月10日,是重渡沟风景区开业22周年的纪念日。

22年间,栾川县潭头镇重渡沟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旅游开发之前,村民靠伐木砍竹、扒坡种地、卖鸡蛋换盐过日子,人均年收入不到500元。如今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5万元,户均超过了20万元。”重渡沟风景区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刘海峰介绍,重渡沟村有300多户,现在家家都在从事旅游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重渡沟村的可喜变化,是全省乡村旅游阔步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清明”“五一”“端午”的旅游数据显示,河南乡村游游客量占比达七成,已成为拉动假日经济消费的主力军。

一代又一代人守护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乡村旅游经验叫响全国

1999年7月26日,《河南日报》曾以《把生机盎然的旅游业带入新世纪》为题,报道了栾川县进行旅游开发的决心和成效。

“报道刊发后,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刘海峰回忆,栾川一下子提升了知名度,来自洛阳、郑州的旅游大巴成群结队开进重渡沟,打开了这个小山村通往外界的大门。

以重渡沟景区的火爆为发端,我省多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焦作现象”“栾川模式”“西峡经验”“新县实践”等区域文化和旅游发展名片叫响全国。

如今,在栾川、济源、嵩县、新县多地,乡村游处处开花。城里游客到乡下感受如画的美景,体验传统文化民俗活动,感受沾泥土、带露珠的乡村生活。一子落带来全盘活,村子美了,村民富了,日子更有滋味了。

又有土味儿又有品位

景区来了游客,就需要有住宿的地方。当年,家庭宾馆可是个稀罕事儿。2000年,重渡沟村村民庞孝如因为开了家庭宾馆而上了《河南日报》。报道称,庞孝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自己家里搞了10个床位,两个多月收入4000多元,引起轰动。

如今,重渡沟的农家乐正在向精品民宿升级。全村精品民宿就有百家。重渡沟人也从土里刨食的第一产业大军嬗变为一支吃上旅游饭的服务业大军。

“这一次来,发现重渡沟的村民可真了不得,不仅会做一手地道的农家菜,还能和客人交流茶道、品鉴红酒、聊新闻热点。”郑州游客朱霞连连称赞重渡沟的村民“又有土味儿又有品位”。

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源于我省将民宿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持续开展“民宿走县进村”活动,引进广东宿描、宿联中国、浙江漫村等160多家国内知名品牌,培育精品民宿。新县的“外婆家”“老家韩舍”“西河水舍”,修武的“云上院子”,淇县的“时光院子”,卢氏的“山水隐庐—隐居乡舍”,济源的“小有洞天”“那些年”等民宿群落品牌效应凸显。

从乡村观光到乡村旅居

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文化繁荣、消费升级、富民强县等方面,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河南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省财政每年投入15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已有3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了449个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134个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50个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3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到2025年,我省将实现全省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4亿人次、年经营总收入3000亿元的目标。

如今,看山,望水,体验乡愁,成为牵引广大旅游消费者“上山下乡”的田园梦想。从乡村观光到乡村休闲,再到乡村旅居,乡村旅游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中国人的度假需求在乡村。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已不受空间限制,在乡村工作、生活成为一种可能。”中国服务贸易协会旅游贸易专家徐立新表示,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河南有太行山、大别山、伏牛山等优质山水资源,有厚重文化支撑形成的特色“IP”,主客共享的乡村旅游新时代即将到来。

《河南日报》1999年7月26日4版

栾川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旅游资源,年均气温12.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苍山环抱,奇峰林立,溪水潺潺,竹林青翠。1997年,栾川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进入中国伏牛山风景区“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库,被确定为河南省西南旅游线路四大重点开发景区之一。年来,栾川县委、县政府靠着对旅游经济的深刻理解和对本县优势的清醒把握,抓住旅游这个“无工业”和“朝阳产业”,全面实施旅游开发带动战略,找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经济增长点。其中,重渡沟景区内有千亩竹林,多生长于河边路旁,翠竹碧水交织,肥鸭壮鹅嬉戏,具有典型的水乡风光,周围有龙峪湾、老君山、鸡冠洞等风景区。游客可住农家屋,食农家饭,品山野风味,览田园风光,有返璞归真之感。(记者刘春香)

标签: 乡村旅游 经济消费 民宿 美丽经济

推荐阅读

2021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开幕 大型玉雕《大儒王阳明》捐赠

吾心光明,亦复何言,今年是王阳明诞生549周年。昨天上午,以阳明故里明理力行为主题的2021宁波(余姚)阳...

“楹联之乡”激活文化资源打造响亮文化名片 “精神佳肴”扎根群众基层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如今,楹联习俗已成为汕头濠江区的省级非...

大沥新兴文化带动优秀历史文化传承 现代新方式传承“非遗”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和灵魂,也是城市发展中可以不断焕新的动力。文化遗珍,全民共享大沥镇红色文化遗产...

梅州入选“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 对标对表全力备战迎检

文化梅州即将迎来一场大考。今年8月,全国共13个城市被列为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梅州市是广东省...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开幕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11月8日,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粤港澳三地文史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传承创新岭南文化,由国务院参...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城市